南京市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系列介绍之二十八|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:遇见向往的茶乡生活
近年来,南京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,认真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突出培育特色产业、特色生态、特色文化,精心塑造田园风光、田园建筑、田园生活,全力建设美丽乡村、宜居乡村、活力乡村。本专题将全方位展示一批南京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做法成效,带您深度领略南京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本期走进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。
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
荣 誉 成 就 2013年开始,在区、街、村三级联动下,黄龙岘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茶园风光,对村庄环境、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改造提升,实现了由过去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到全国知名美丽乡村示范村的“蝶变”,2014年以来,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、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、中国最美宜居村庄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近200项荣誉。
经 验 做 法
实施“三兴”工程 树立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地标 一是坚持品牌兴农。大力发展茶产业、挖掘茶文化,培育打造了具有鲜明地理标识的黄龙岘“龙针”“龙毫”两大知名品牌,形成了近3000亩的茶园规模种植。2023年,黄龙岘绿茶入选中国“气候好产品”。茶叶销售总额从2013年的154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700万元,实现了过去“卖不掉”到现在“不够卖”的转变。 二是坚持特色兴农。大力发展精品民宿、农家乐等乡村休旅新业态,精心打造了晏湖驿站、茶乡星谷等高端精品民宿,同时,在原有民房的基础上,开设了半夏民宿、常来常往、雀舌茶餐厅、菲菲茶餐厅等5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。此外还成立了岘里乡学院,面向不同受众推出茶文化体验农园、农耕文化体验、手工产品体验、专题培训、素质拓展、社工成长、志愿养成等课程,探索走出一条集产业发展、学习教育、交流体验、扶贫帮困等为一体的新实践路径。 三是坚持科技兴农。聚焦农产品品质提升,加强对茶产品的科技研发,与南农大合作共建了全市茶叶品质研究所,打造了梦想茶社、电商培训基地,建立黄龙岘茶种、管、养、采、炒标准化体系,构建了从种植加工、经营销售、文化休闲的完整产业链。 实施“三改”工程 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的新样板 一是改进基础设施。因地制宜实施景观化、生态化改造,融入田园景观、文化民俗等元素,对全村民房、道路景观、公共设施进行整体打造,逐步完善了旅游廊道、游客中心、乡村驿站等综合配套,尽量做到不拆迁或少拆迁,保留乡村原始风貌。 二是改善生活环境。围绕提供比城里都便捷的配套服务目标,着力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、景区“WIFI”全覆盖、交通路网全覆盖、公共服务全覆盖“四个全覆盖”。立足村民游客现实需求,深入实施厕所革命、垃圾革命,建设改造了一批功能实用、干净卫生的农村示范厕所;按照“干湿分、上门收、分时转、分类处”,着力打造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、示范村。 三是改优生态风貌。充分挖掘生态自然禀赋资源,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,在不破坏原有植被树木的基础上,按照规划对景区公共区域进行景观增绿,免费提供果树、茶苗等经济作物供村民在自留地或房屋周围进行栽种、复绿,并对黄龙潭等乡村塘坝水库进行全面清淤治理,营造山清水秀、鸟语花香的自然风貌。 实施“三化”工程 打造体现乡风文明的新家园 一是倡导核心文化。依托茶乡浓情党群服务中心、茶乡浓情党群微家等阵地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,通过“心话e传”微信群、“如愿茶乡”微信公众号线上微课堂等,在潜移默化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通过“红星益屋”、“老当益壮”等品牌创建,引导党员践行志愿服务、参与公益事业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村民和游客心中。 二是挖掘乡土文化。充分挖掘当地千年古驿道、娘娘坟、骡子坟、仙竹亭、晏公庙等人文典故,保护传承优良传统习俗、风土人情,精心打造由千亩茶园观光道、茶文化风情街道、千年古官道、仙竹林荫道及诗画黄龙潭等组成的黄龙岘“四道一潭40景”,充分展示黄龙岘独特的乡村人文生态。 三是培育乡贤文化。把新时代乡贤的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,将社区热心公益的老党员、老教师、退职两委干部以及新乡贤等吸引到志愿者队伍中来,特别是发挥以江宁“和事佬”胡从富、环保达人吴纪全、党员经营户贺颜等为代表的乡村贤达人士作用,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,并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及社区本土志愿力量,开展“一勺米”“一碗茶”“一条祈福带”“一个观众的剧场”“一张全家福”等“一”系列公益活动,在乡村治理、特色旅游、产业振兴等方面贡献力量。 实施“三治”工程 打造基层治理有效的新样板 一是实施网格精治。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网格化,立足旅游景区、基层社区、农业园区“三区”特点,推行“自然组长+网格员+村干部”精准化网格治理新模式,将周边村社区全部纳入乡村网格治理范畴,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管理、社区村民治理、矛盾集中处理的综合平台。 二是实施村民自治。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形式和手段,建立“心话e传”微信大家庭,实现村民线上24小时议事,自发签署了《环保公约》,发挥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经营户协会“三会”功能,“牌坊村村规民约三字经”朗朗上口、传播深远,特别是开设了“茶乡夜话”,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党群微家、村广场、村民家中夜“话”茶乡,左邻右里,相聚一堂,谈天说地,品茗茶、拉家常、听诉求、聚共识、谋发展,“商”出好办法,“治”出好日子。 三是实施党群共治。发挥社区“两委”、党员、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,组建了一支约40人的“茶乡管家”团队,分为基础管家、网格管家、红色管家,旨在提供管家式的全天候贴心服务。 实施“三带”工程 打造乡村生活富裕的新模式 一是创业带就业。通过搭建乡村版“众创空间”、农村电商、巾帼创业等平台,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美丽乡村经营,吸引大学生、新乡贤、在外务工人员等返乡就业。目前黄龙岘已累计开设5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,每年吸引超100万名海内外游客观光,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约1.8万元提升至约11.1万元。2024年,黄龙岘茶叶年销售量突破2.5万公斤,销售额约3700万元。 二是先富带后富。通过农产品补助、用工补助、培训补助、助学奖励“三补一奖”定向引导,让经营户的“大手”牵起个体的“小手”,通过激发个体和局部的积极性,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。 三是国企带集体。当地政府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、充分发挥国企平台作用,由江宁旅游康养产业集团一体化实施,2013年—2016年为改造期,2017年—2020年为提档升级期。旅康集团利用其专业优势,将农村道路建设纳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统一规划,积极主导全村环境整治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、指导农户经营等。
周 边 文 旅 资 源 推 介
江宁区以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,实施全域乡村生态综合整治战略规划,打造江宁西部美丽乡村旅游廊道环线,开通全域旅游直通车西部旅游专线,串联沿途4个街道的多个美丽乡村,推动乡村文旅休闲产业发展,实现“村民走出去、游客请进来”的目标,为黄龙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交通出行打好坚实基础。 随着江宁西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的延伸,2025年3月,江宁区重点策划打造“苏花路”一线。该线沿途经过大塘金、银杏湖、乡伴苏家、龙乡双范、黄龙岘、花塘村、云水涧等十多个知名乡村旅游景点,旨在串点连线成片,打响“乡约来苏六十里,看遍金陵十二花”山水美丽经济品牌。如今,这条绿道串起更多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,频频刷屏微信朋友圈。 玩 乐 黄龙岘茶文化村周围碧水青山环绕、田园风光旖旎、乡村美食极具特色、休闲体验雅致清幽。其茶山之青翠、自然生态之秀美,也正是人心所向往之处。步行街两侧布满了茶馆、客栈、茶农餐馆、土特产品等各种店铺。逛累了,可以在街边的茶馆坐下来歇一歇,品着醇香的茶,路途的风尘和疲乏已然渐渐淡去。 农家美食风情街:沿街整体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,突出“小桥流水,春潭柳绿”的江南气息。茶文化风情街全长430米,用小青砖铺设而成。围绕“绿色生态、亲近自然”,集中展示地方茶文化与餐饮文化,茶叶加工坊、农家乐、民宿、土特产品等特色经营鳞次栉比,茶山竹海间,让无数游客找到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。 黄龙大茶馆:黄龙大茶馆的建筑面积为764平方米,可同时容纳120人在此休憩、品茶、观光。在这独具茶乡特色的环境之中,大家可以品一杯地产的黄龙岘清茶,清静悠闲中体验一种返璞归真、回归自然的感觉,享受一种“胸无尘俗思”的慢生活境界。 黄龙潭:与大茶馆伴随的便是黄龙潭,相传是黄龙在此饮水沐浴之潭。黄龙潭水域面积30亩,最深之处可达10米,可在潭边野营扎寨,休闲垂钓,山水合一,好一种“岘里得闲”之雅境。 近年来,黄龙岘还引进有光咖啡、见山小食院·无国界融合餐饮、不二屋顶咖啡等新产业、新业态,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。 住 宿 在黄龙岘,私藏着一家老牌“网红”民宿:半夏。2017年,半夏民宿一开业就凭借ins风的小白楼成为了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。2019年,第二期项目半夏·东篱凭借露天观景台、无边泳池又火爆出圈。2024年,第三期项目半夏·南山开业,集装箱元素让露营氛围感满满。每一期的半夏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感,这里完全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出游需求。 向野而生·黄龙岘民宿,藏在山间的自由之地 。在这里,让时间慢下来,让心灵深呼吸。19间大小各异的客房,满足着不同住客的各色需要。波光粼粼的泳池,供旅客自在嬉水。清茶咖啡,几卷闲书,静享时光缓缓流淌的惬意。于尘世之外,觅得一隅仙境,黄龙岘轻启幽帘,邀君共赴一场诗与远方的邂逅。
地址:江宁区横溪街道上范村
茶乡星谷民宿,被茶山、竹林、潭水和村落围绕着,7栋独立的别墅,呈北斗七星的星位,分布在山腰之上。原木材质与玻璃的结合拉近与森林的距离,低处茶园湖泊,高处竹林茶山,举头一览星空。与三两好友在此闲聊或者品茶发呆,时光从竹林间穿过,宁静惬意。
地址:南京茶乡星谷酒店